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仕妖娆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撂挑子不干了
    等李凤梧说完,赵昚细细品味了许久这其中的曲折。;w

  

      良久,才道:“李少监为我大宋之利身居险境,又和王学士一力争得巨大滇马贸易额,功不可没,朕定然重赏。”

  

      李凤梧和王之望立即谢恩。

  

      不过赵昚并没有打算立即奖赏,示意无事退下。

  

      王之望退走,李凤梧却低声道:“臣还有事说。”

  

      赵昚哦了一声。

  

      李凤梧轻声道:“官家,承蒙官家做序,《画皮》一书销售甚好,然而终究是鬼怪乱神之说,无以宣扬我大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诸多礼法,是以臣有心再找几位大家,写一些话本小说,宣理明礼。”

  

      赵昚点头,“这倒是可以的。”

  

      统治者从来不反对宣扬正能量的东西,但绝对不能有反动观点。

  

      李凤梧弱弱的问道:“可是,咱们有……”

  

      赵昚就知道李凤梧想说什么,挥手道:“你管理著作局,当知晓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李凤梧立即道:“那臣再仔细思索一番,到时候请官家雅正。”

  

      赵昚挥手,“下去吧。”

  

      并没有明确表态。

  

      李凤梧心里一咯噔,看来自己说的还没有诱惑力,得找个机会,好好给赵昚说道一下,建立一个大宋人民日报的重要性。

  

      回到秘书监,处理了少些积务。

  

      不得不称赞一句,自从钱端义走后,秘书监就清净了许多,太史局日历所会要所国史实录院著作局等部门的运转再无阻塞。

  

      毕竟现在已没人敢和李少监作对。

  

      尤其是和魏杞出使过金国的王抃,担任著作郎后,将著作局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凤梧轻松了不少。

  

      中午在秘书监吃过午饭,忙碌了小半下午,提前下班回了梧桐公社。

  

      刚出使归来,身体还没适应忙碌的工作,反正秘书监运转正常,自己没必要事事躬亲,不如早些回家休养几日。

  

      刚坐下没多久,赵恺来了。

  

      东方秦川去了建康,赵恺身边换了个侍卫,看起来也没多少威胁,但功夫应该是有的。

  

      李凤梧示意杜仲卿临时安排过来的丫鬟倒了茶,问道:“怎的这个时节来,前后都不着饭点。”

  

      赵恺嘿嘿一笑,“没福气吃你的饭,等下还得去见老将军。”

  

      吴璘?

  

      赵恺解释道:“父皇和皇爷爷让我们几个,有空多去拜访一下老将军。”

  

      李凤梧恍然。

  

      好像历史确实如此,吴璘辞职前在临安的待遇,简直好到了没谱,几个皇子轮流拜见不说,临行前还两宫设宴,两位官家亲自践行。

  

      最后赵构还御赐了自己的佩剑给吴璘。

  

      这位大宋军神的致仕,比叔公张浚的致仕,荣耀了不知多少。

  

      这和后来吴家的没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吧,还有什么事。”

  

      仅是出来拜见吴璘,赵恺似乎没必要来梧桐公社,显然还有事情。

  

      赵恺嘿嘿干笑,“瞧你说的,没事就不能来看看你?好歹也是出使归来,作为朋友,我来看看你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凤梧笑了笑,没有做声。

  

      如果是正常历史下的赵恺,和他做朋友没关系。

  

      但现在自己要扶龙于他,而且他现在也有争储的资本了,自己再和他做朋友,那就真的有点看不清楚自己多少斤两。

  

      赵恺一见李凤梧的神情,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忽然有些怀念,当年在建康两人的关系。

  

      那时候至少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顾虑——可是这都是自己争储将要失去的东西。

  

      所以才会越高远越清冷。

  

      像父皇,现在身边能说贴心话的,处了成恭皇后夏氏,贵妃谢氏,就只有一个谢盛堂了。

  

      喝了口茶。

  

      忍不住赞道,“你这茶真是极好的。”

  

      李凤梧嘿嘿笑了笑,“比不得殿下府中的贡茶。”

  

      赵恺哦了一声,“晚间我让人送过来一些,你也尝尝。”

  

      李凤梧没有反对。

  

      赵恺犹豫了下,还是说道:“你离开临安去大理的期间,赵愭已经从朱茂才那查出了上元大火案,估摸着近几日就要发难。”

  

      李凤梧点头,“我已知晓。”

  

      这本来是很隐秘的事情,按说整个临安,只有赵愭和张杓知晓。

  

      李凤梧知晓,是因为徐眉娇在临安的眼线,毕竟是六扇门总捕头,从某方面来说,甚至比皇城司的势力还要渗透得更加彻底。

  

      所以徐眉娇能知晓,也不奇怪。

  

      但不知道赵恺如何得知的。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添一把火。”

  

      虽然用的疑问句,却是肯定的语气。

  

      李凤梧盯着赵恺,也不做声,看得赵恺心里发虚,“怎么了,我脸上有什么?”

  

      李凤梧心里叹了口气,“是赵汝愚建议你的吧?”

  

      赵恺心里顿时有点别扭,想起赵汝愚言辞之中也对李凤梧不满,不由得暗暗苦恼,两个人就不能好好相处么。

  

      也不知道这两人怎么来的矛盾。

  

      说起来赵汝愚还曾是青云书社的人——这几个月赵汝愚从不到青云书社去,所以貌似被青云书社除名了。

  

      应道:“确实是他说的,机不可失,也许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彻底整倒柳相正父子,甚至让赵惇降为郡王也未不可。”

  

      李凤梧心里冷笑一声,脸上却没有神色变化,“他若有良计,你自己看着办罢,不用事事来问我,况且你心里不是已经有了决断么。”

  

      赵恺有些尴尬,讪讪的笑了笑,却没有辩驳。

  

      显然也早就决定听赵汝愚之计。

  

      李凤梧越发无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长出了一口热气,“我出使几个月,沿途艰辛不说,在大理亦是九死一生,近期要休养一些日子,等几日官家封赏之后,我要请假回建康呆些时日,这些事情我就不掺和了,你自己看着办罢。”

  

      本来并没有回建康休养的打算,已经让人去接朱唤儿和耶律弥勒,不过赵恺要掺和进去,自己有必要远离一下这场风暴。

  

      现在局势不明,贸然掺和进去对自己的仕途不利。

  

      李凤梧这是撂挑子不干了啊。

  

      赵恺愕然。

  

      旋即黯然。

  

      继而心里苦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