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仕妖娆 > 第二十八章 烽烟
    隆兴二年六月。

  

      金人大军南下。

  

      两淮防线骤起烽烟!

  

      天下振动。

  

      大理偏安云南,反正谁打仗对他来说都是好事,尤其是大宋……

  

      吐蕃等部也乐得两虎相争。

  

      西辽远离大金和大宋,对此不甚关心。

  

      西夏被蒙古、大金、西辽和吐蕃诸部包围在当中,看到邻居打架,高兴坏了,就差没有搬上小板凳坐在国门上给宋金两国加油打气。

  

      而这一年,成吉思汗刚两岁。

  

      仆散忠义十万大军至江北,兵分两路,一路由纥石烈志宁统率,驻扎在泗州,和盱眙军防线驻军对峙,一路由仆散忠义亲自率领,驻扎在颖州,牵扯安丰军防线的兵力。

  

      两路随时都能对大宋发动强攻。

  

      不仅两淮防线有金人大兵压境,川陕防线上,亦有烽烟四起。

  

      隆兴北伐中完颜悉列曾帅军队进取顺德军,而万户豁豁也从凤翔出军侵占大宋疆土,此次配合两淮金军,亦再次进逼。

  

      凤翔、临洮、京兆三府同时出兵,攻秦州等地。

  

      而岷州是其必取的战略要地。

  

      而与此同时,一个猝不及防的消息又在大宋朝堂上惊起波澜。

  

      纥石烈答鲁率领五千精兵,其后两千骑军拱卫,一同进驻唐州,亦可随时进攻襄阳。

  

      如果不是知晓金人的目的不过是以战逼和,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金人要全面入侵大宋。

  

      颖州和泗州的金兵,是确确实实要打过两淮防线,兵指临安,逼迫官家赵昚求和。

  

      而唐州的援兵,则是奔着李凤梧去的。

  

      去年李凤梧在江北毫州,可没少让金人丢面子。

  

      古往今来,除了那些祸国红颜,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能让一国分出兵力去取性命的,大概也只有咱们的大宋雏凤李凤梧做到的了。

  

      那么问题来了。

  

      大宋倾全力打造了两淮防线,川陕路有虞允文守备,唯独京西南路势力薄弱。

  

      本来按照大宋之前的想法。

  

      如果金人要从襄阳进取,那么川陕路和两淮防线的精锐可以形成夹击之势。

  

      但现在两淮防线和川陕路都自顾不暇,谁也支援不了襄阳。

  

      如此一来,襄阳只能靠自己了。

  

      对于这个既定事实,就算是主战派也没办法,只能战略性的放弃襄阳——毕竟金人除了泗州和颖州是主攻,其他两地都是牵扯。

  

      尤其是襄阳,不过是取李凤梧人头。

  

      在国家大事面前,哪怕是蒋芾陈俊卿之流,也顾不上李凤梧了。

  

      赵昚又何尝不是。

  

      旨意连下,川陕路虞允文和老将吴璘协同,务必守住岷州和秦州等地。

  

      陈俊卿坐镇建康,不计一切代价守护两淮,务必不让金人渡江,两淮防线不容有失。

  

      而襄阳……赵昚只能无奈的发了旨意,快马加急送过去,勉励一番,说战事稍缓,便有大军支援,若不捍敌锋,可曲折收缩防线。

  

      这旨意很是蛋疼。

  

      襄阳本就是战略要地,若是襄阳失守,整个京西南路都暴露在敌人铁骑之下。

  

      甚至其后的荆湖北路,以及其侧的利州路和淮南西路,都要遭受金人的夹击。

  

      这种情况下,若是襄阳失守,没人担得起这个责。

  

      大宋不杀士大夫,可不代表不杀战败之将,否则当初隆兴北伐那个中军统制周宏也不会被问斩了。

  

      所以襄阳只能死守!

  

      随着烽烟渐起,龙大渊等人上奏,是否让三位皇子退后,坐镇建康便可。

  

      赵昚对此不置一词。

  

      赵恺在安丰军,将直面金人锋芒,而赵惇在扬州,虽然一时无虞,但一旦防线失守,扬州也要成为兵马之地。

  

      唯独安全的赵愭,在建康。

  

      然而就在众臣上奏的当日,赵愭又下了旨意。

  

      淮南东路制置使、恭王赵惇,淮南东路招讨使李显忠,共同移师滁州,坐镇前线,防御金人纥石烈志宁统率的雄师。

  

      这个旨意顿时让大宋满堂文武震惊。

  

      当今官家就这么三个儿子。

  

      大皇子赵愭为江南东路制置使,坐镇建康,协同陈俊卿共同守备两淮防线。

  

      二皇子赵恺节制安丰军,处于两淮防线最前线,一旦开战,赵恺将首当其冲,和金人短兵相交,如果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而三皇子赵惇移师滁州后,也将直面金人兵锋。

  

      若是盱眙军防线崩溃,那么滁州也将成为大战之地。

  

      官家就没想过,此举很可能让他失去两位儿子么,再说严重一点,若是两淮防线全面失守,撤退不及的话,连建康的大皇子也难幸免。

  

      很可能又被金人俘虏。

  

      若真是如此,那大宋的颜面将彻底无存。

  

      而这些举措,也让满堂文武,大宋士子们明白了官家主站之心的坚定。

  

      就连上皇赵构对此也不好再说什么。

  

      三位皇子都撒到边境上,只差没有御驾亲征了,如此决心,谁能让他更改。

  

      不过上皇赵构对此不说什么,但却有行动啊,丝毫不介意会闹得人心惶惶而拖赵昚的后腿,德寿宫一片忙碌,金银钱财古玩书画,尽数打包好。

  

      奴仆担架车马随时候命,海上的皇家大船也扬帆待起。

  

      只要稍有不对,咱们的海上皇帝赵构可是会第一时间离开临安避难海上。

  

      官家此举后,就连盼着大宋失利从而促进和谈的汤思退也忐忑起来。

  

      更别提主战派的蒋芾等人了。

  

      尤其是陈俊卿,知晓了这些旨意后,压力之大无人可出其左右。

  

      如今三位皇子都在自己守备的两淮防线上,若是赵恺和赵惇出个差池,自己还有何颜面回去面见官家?

  

      不能败啊……

  

      至少安丰军防线、滁州防线不容有失。

  

      至于建康,陈俊卿当然有这个自信,之前张浚张相公守备两淮,尤其是以建康为辐射,兵事、兵力、粮草、辎重全无忧患。

  

      就算是被王之望胡搞了一段时间,但经过自己补漏,如今又恢复了张相公守备之时的盛景。

  

      只要两淮防线不全线崩溃,建康断然不会沦陷。

  

      安丰军和滁州不容有失。

  

      陈俊卿当机立断,将武义郎、江淮南营副统领、江阴通判辛弃疾所率部五千精兵,派往安丰军,协助庆王赵恺共同守备防线。

  

      同时去书滁州,给李显忠下了死命令,盱眙军可失,滁州死争!

  

      你李显忠死了都要给我把赵惇保下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