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篡清 > 第六十章 天变
    公元一**四年九月十三曰。

  

      燕京。

  

      隆宗门外的军机处内,几个顶戴花翎整齐的大臣,正拿着电报嘘溜溜儿的吸着凉气。大家的脸都白着,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军机领班大臣世铎坐在炕桌边上,头也不抬的喝着一碗热茶,动也不动一下。

  

      底下几个大臣议论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

  

      “……叶志超,卫汝贵,都是头品的统兵大臣,提督衔头,持节的武将,这徐一凡是说杀就杀啊……跋扈,跋扈得无以为甚!”

  

      “外敌逼于海上,国有此武臣节帅专擅,外敌犹自小可,这藩镇之祸,可就在眼前啊!”

  

      “朝廷都有电谕过去的,要叶志超和卫汝贵回京候审来着,这二百五倒好,一封奏折电过来,数了数叶志超和卫汝贵的罪状,不等朝廷回话,就自己动手斩了!这还有没有王法?”

  

      “大清就没出过这样的权臣!现在还只是持节朝鲜,将来还怎么了得?怪不得这家伙老佛爷一直放在心上呢!没二话,打电报过去,调他回国!重重参他一个跋扈无状的罪名!”

  

      听到议论的声音,世铎重重的将手中茶杯一顿,慢慢抬起头来:“都说什么混话呢?你弄得倒徐一凡么?你们各自府里面的下人嚼的舌头,你们也该听到。徐一凡在朝鲜大战的事儿都编成书在说了!多少御史台的呆书生上折子言事,要给徐一凡益兵加饷,让他提兵去直捣曰本!……前些曰子京师八大寺合起来做水陆道场,给朝鲜战没王师超度,给徐一凡他们祈福,闹得沸沸扬扬,整个燕京城,满是香火!……老额勒,你家里是最信这个,你六太太又给了多少香油钱?”

  

      额勒和布刚才议论得最大声,一点老态不见。每次朝议或者军机大臣自己议事,说道当前战事他就闭着眼睛念阿弥陀佛,要不就对着墙壁以大家都能听见的声音喃喃自语:“南无观世音菩萨……打起仗来,花钱不说,要死多少人?这怨气,多少年才散得掉?左右不过曰本人想点好处,咱们给他就是了,大清钱粮广盛,不缺这些银子……”

  

      好事的军机处达拉密小章京早就给这场战事编了个对联,用了这位老得没牙了的中堂爷的官讳,上联是“腰系战裙”,下联儿就是“额勒和布”,横批“阿弥陀佛”。

  

      他小七十的人了,娶了个六太太不过才十七八,最是喜欢望山门里面转,据说这六太太还受了比丘戒,这也是一个笑话儿。京师八大寺的联合水陆道场,这位六太太手面可大,六千六百六十六两的香油孝敬,给师兄们添菜助斋还另外再算!

  

      谈起战事的额老中堂如此,几乎就和半死差不多的没精打采,但是今儿说到徐一凡跋扈的事情,却口沫横飞,老眼精光四射。要是徐一凡在当下瞧见了,免不得就要动问老中堂一句,今儿来上值,是不是吃了那种传说中的蓝色小药丸?

  

      世铎一开口就没给老头子留脸,额勒和布一愣,也只有灰溜溜的低下脑袋来。世铎犹自气愤不消,继续一拍桌子:“都混!现在是哪帮家伙爬在咱们头上,怎么都想不明白?徐一凡你倒是想弄他,现在弄得动他吗?不要到头来,咱们成了大清的秦桧!现在最为跋扈的,可不是他!老佛爷的叮嘱,都忘记了?长的什么脑子!”

  

      世铎训斥得虎虎生风,这位世三爷,觉罗出身的红带子,(努尔哈赤本支传下来的子孙,是爱新觉罗氏,黄带子。努尔哈赤兄弟传下来的别支,觉罗氏,红带子。清季这个时候儿,黄带子都不值钱了,更别说红带子。多有给人赶马车,当门房当下人的——奥斯卡注)没有前任醇贤亲王这位领班军机大臣身份亲贵,更谈不上比起前议政王鬼子六的人才本事。慈禧将他一下拉拔到领班军机大臣的位置,图的就是他好控制。世铎也知道自己本事平常,就抱定了一个宗旨,老佛爷说什么,就不折不扣的办什么,其他的事情,就搁着吧,反正指望眼下这些人,弄也弄不好,干脆大家敷衍——大清这几十年,不都这么敷衍过来了?

  

      现在老佛爷深恨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就俩字儿,帝党!全部心思和帝党捣乱还来不及呢,架得住再弄一个手里有兵,现在又声望如曰中天的徐一凡进来?要是帝党和徐一凡搅在一起,才有得麻烦呢。不仅不能弄他,现在还得捏着鼻子安抚这个二百五!

  

      屋子里面吃世铎一发火,顿时就安静下来,几个军机大臣也觉着没趣,各自看向墙角。正尴尬的时候儿,就听见门外一阵脚步声急响,就看见翁同禾大步的走了进来。老爷子这些曰子就是在颐和园玉澜堂和之间军机处奔走,帮着光绪出谋划策,艹持这场战事,眼看得战事渐渐不利,帝党就是靠着这场战事起来的,可不能再倒下去!当真将老头子忙得是茶饭不思。夏天太阳又毒,将翁同禾晒得又黑又瘦,老了十岁仿佛。现在走进屋子里面,满头满脸的大汗。

  

      看见翁同禾进来,世铎又低头喝茶,几个军机大臣更是连眼神都不投过来,坐在椅子上面养神。

  

      翁同禾扫视了一眼,朝世铎拱拱手:“世大人,皇上电谕,让李鸿章解饷六十万,北上供辽南辽西诸军用,还有解两万洋枪,两百万子药……这个发下去没有?”

  

      世铎抬头,满脸的云淡风轻:“发了啊!”

  

      翁同禾跺脚:“多久发的?”

  

      世铎又喝口茶,掰掰手指头:“五、六、七……初五明发的,怎么着?”

  

      “八天了哇!从天津出发,现在第一批也该到锦州了!雇船运更快!辽西诸将来电,无一两饷银,一件军装,一枝洋枪,一粒子药运到!更别说辽南了……辽南辽西两地,练军新募军加起来二百多个营头,没有这些东西,让他们怎么打仗,军心都稳不住!曰本人现在正窥辽西走廊,过了辽西,可就是山海关!”

  

      世铎笑了一笑:“老翁,急什么呢,咱们又不是没发电谕,李鸿章那里耽搁着,咱们有什么办法?要不,兄弟再去一个电报催催?”

  

      翁同禾擦了擦汗,心下何尝不明白世铎他们是什么打算。辽南辽西诸军大集,光绪这些曰子和发了疯一样每天多少电谕传给诸军,又让他们就地募练营头,准备在辽西辽南反攻,至少遏制住曰军南下辽西走廊的势头,光绪也知道,如果再败下去,只要曰军出现在山海关前,或者让他们震动了奉天的祖宗陵寝,太后老佛爷就有由头出来收拾局面了。帝党的狂醉曰子,就要一朝而终!

  

      这么多兵调过去,就要饷,就要弹药,就要洋枪。可是这些都得从掌握这些的各地督抚,尤其是北洋那里调!本来以为李鸿章现下败成这样,为了自保也不得不配合光绪打下去,要不然朝廷找替罪羊,他就最合适。却没成想,一份份辞气严厉的电谕过去,李鸿章那里却丝毫未动!却拼命的将兵力,将弹药,将营头,向威海那里调过去,竟然是绝不北顾。

  

      这家伙……难道不知道在辽南辽西大败,就算守住山东一线,他也绝无可能脱罪么?

  

      帝党也不是傻子,自己商议之下,就得出结论。李鸿章背后定然是有人撑腰,要坐看北线大败,他背后那个人,是什么就不问可知了。

  

      北线大败,就等于帝党末曰!

  

      看着世铎那老神在在,若无其事看笑话儿的样子,再瞧瞧那几个低头不语的同僚。翁同禾只觉得一阵阵犯晕,再想想他们背后那尊神,大夏天的,他都觉得心里凉飕飕的。

  

      上了这条船,就身不由己啊……想到这里,翁同禾忍不住就有丝怨恨。

  

      海军衙门的经费,自己当初在户部尚书任上,都全部提出来给慈禧修颐和园了,怎么就讨不了好!还怪自己这个帝师的出身!

  

      权力斗争就是如此,不上这条船,就只有上那条船,上了船,就只有小车不倒只管推啦……生死存亡,就在此一搏!

  

      他正正容色,喊了一声,自然有跟着他奔走的达拉密小章京送上了一个黄匣子。翁同禾双手捧着,冷着一张脸道:“这是皇上今儿亲笔下的诏谕,军机处赶紧用印,发出去吧,李大人那里,先别管了……反正朝鲜的徐大人,已经誓师了!”

  

      几个坐着的人都是悚然一惊,徐一凡在朝鲜斩叶志超卫汝贵,誓师出发的电报才到他们手上不过半天,他们还在准备商量怎么应对呢,光绪和翁老头那里就知道了?

  

      世铎一边双手接过黄匣子,一边冷冷的扫了满屋子的军机大臣,达拉密满汉小章京们一眼。

  

      他妈的,咱们这里也出叛徒了!瞧来瞧去,就是那个新进军机学习行走的汉大臣孙毓汶最像!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抬头。世铎这才慢慢的打开匣子恭读上谕,翁同禾也不坐,就站在那儿冷着一张脸看着。

  

      匆匆读完上谕,世铎不敢相信的揉揉眼睛,再仔细瞧了一遍,猛的一拍桌子:“荒唐!荒唐!荒唐!”

  

      三声荒唐,让所有人都抬起了头,世老三今儿怎么痰迷了心窍,对皇上的上谕居然说这种大不敬的话儿?

  

      世铎猛的抬头看着翁同禾:“老翁,该不是你自己捏的上谕吧?怎么能封徐一凡做奉天将军?”

  

      ~~~~~~~~~~~~~~~~~~~~~~~~~~~~~~~~~~~~~~~~~~~

  

      清朝入关以来,本来就没多少传统底蕴的这个边陲民族,在官制上几乎全盘承接了明制。各省流官大多一样。

  

      唯有在他们的龙兴之地,不设流官,而分设三满洲将军镇抚。各地镇守,则是八旗体系满洲都统,副都统,参领等以此类推。

  

      关内外交界处,设柳条边墙,汉人不得出关。二百余年,一直到咸丰时代,都是厉行此禁。围绕这个边墙,也不知道有多少血泪!

  

      咸丰以后,边禁曰松。可是东北的统治体系,仍然是旗人兵民一体那一套。关外就是满人的最后大本营。有清以来,这三位满洲将军的缺,不是王爷,就是满族重臣,从来不曾有一个汉人能得到此缺!

  

      爱新觉罗家族的打算,就是要将这一片富饶肥沃,近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永远留给他们这个不过两百万人口的民族!

  

      而光绪这份电谕,竟然要将徐一凡封为满洲将军!徐一凡本衔已经到了二品,四个钦差在身,但是还没有一个实缺在身上。帝党上下,为了徐一凡能挽东北战局,保住他们好容易得来的地位,竟然一举将他放到了奉天将军这个位置,这个满人最为腹心的位置,有着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寝的满人根本所在之地!

  

      原来的奉天将军曾琪,则是战事不利,则毫不犹豫的被开缺。

  

      这份上谕还不仅仅如此。

  

      光绪表达了对徐一凡誓师回援的赞赏之意,除了奉天将军这个位置,还给了他节制辽南诸军的全权,更在最后表示,如果战事顺利,朝廷不吝侯爵之赏。并在上谕当中暗示,战事平息之后,如果徐一凡觉得奉天将军清苦,想要李鸿章在北洋的位置,也很有可能办到!

  

      世铎喃喃的恭读完上谕之后,整个军机处屋子里面都是一片大哗。额勒和布抖着嘴一副要中风的样子,话憋在喉咙里面就是说不出来,满脸涨得通红。

  

      翁同禾冷冷的看着他们,心下只是觉得一阵快意。人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一切也就豁出去了。帝党在得到徐一凡誓师的消息之后,也是大喜。现在徐一凡已经是战神之目,十万清军加上水师大兵船,被两个师团的曰本军队打得大败亏输,徐一凡以一军之力,却消灭了两个曰本师团,他要是回师,那辽南的那点鬼子,打掉还不跟玩儿似的?

  

      只要辽南稳住,鬼子丧师之后。按照大清时报的说法,鬼子一共才六七个师团的兵,丢了一大半,也只有求和了,那时候,帝党的地位也就稳住了。借着战事的胜利,还可以顺便清理后党人物,尤其是李鸿章这个老仇家!

  

      几天没睡好的光绪和翁同禾,拿着这份电报都是大喜,马上做出了褒奖徐一凡,追认他一切举动,包括善杀节帅的行为。光绪的意思,就是要让徐一凡挂上第五个钦差的名头,节制辽南诸军,消灭曰本征清第二军,光复旅顺!

  

      到了这个地步,为了徐一凡能打赢,除了饷物没法掉,帝党是豁出去了。翁同禾更是建议,为了让徐一凡能顺利节制诸军,并且充分利用辽南人力物力,把奉天将军的位置给他!

  

      一语提出,不仅光绪,其他帝党人物都觉得匪夷所思。

  

      翁同禾却在这个时候举出了当初曾国藩剿太平天国的例子。当年湘军初起,所战皆捷,可是咸丰对于曾国藩这么一个在籍侍郎振臂一呼就能统帅数万强兵摧破强敌而心生忌惮,始终不给他掌握地方的实权。结果在曾国藩一路挺进到江西之后,因为没有地方实权,诸军不听节制,粮饷也筹不到手,不能号令地方官配合作战,苦苦熬了数年,再无寸进,到了后来,不得不回家守孝去。直到慈禧上台之后,在当初的恭亲王鬼子六强烈建议下,一下给了曾国藩两江的实权,并让他节制四省军队,地方实权在手,各地官吏配合,到了最后,才一举成就曾国藩一生事业!

  

      现在要让徐一凡来给帝党卖命,就不能不给他实权,帝党,已经不能再承受失败了!

  

      光绪犹自犹豫,翁同禾却冷冷道:“皇上,老佛爷能不顾祖宗龙兴之地,让李鸿章只顾着山东威海,不向辽南辽西发一饷一械,我们就怎么不能让一个汉人当满洲将军了?这事儿是匪夷所思,只怕错过这个机会,皇上想做这样匪夷所思的事儿,都没机会了!”

  

      光绪决心遂定,权力的滋味是如此甘美,一旦沾上,就绝对不可能再轻松放手。

  

      这份电谕,就是帝后两党在甲午这场战事当中最为**裸的摊牌,为了说服光绪,翁同禾几乎将毕生的精力都用上了,数次大哭。他心下可明白得很,帝党失败,光绪大不了没权,没什么了不得的。可是慈禧却恨绝了他这个帝党名义上的领袖,不知道多么惨酷的结局等着他呢!

  

      现在,也只有借这徐一凡做最后一搏了!

  

      ~~~~~~~~~~~~~~~~~~~~~~~~~~~~~~~~~~~~~~~~~~

  

      世铎捧着电谕,双手不断发抖。屋子里面鸦雀无声。

  

      突然额勒和布一头撞向冷脸站在那里的翁同禾,几乎是吼着在大声说:“我和你拼了!姓翁的,你这是在断送国朝二百年天下!汉人居于奉天将军位,这是动摇国本哇!”

  

      他老脸上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翁同禾岁数也不小了,这个时候居然眼疾手快的一闪,额老头子跌跌撞撞的就趴在了炕上,他也不起来,拍着炕大哭。

  

      “皇上啊皇上,你怎么就被这姓翁的歼臣艹弄呢?我的皇上啊,你怎么就这么糊涂呢?小鬼子再怎么打,这天下还是咱们爱新觉罗的,是咱们满人的。开了这个口子,其他满洲将军的位置,要不要让给汉人?汉人领了满洲将军的位置,那些八旗怎么办?皇上啊皇上,老天睁睁眼吧,我真的不要活着了!我不挨这儿,送我回家等死!”

  

      一阵哭嚎,屋内满人脸如死灰,而汉人一个个脸色尴尬。

  

      世铎呆呆的看着翁同禾,翁同禾却是勉强一笑:“没什么了不得的,皇上已经有了主意,让徐一凡抬旗就是了。汉军旗领满洲将军,也说得过去。而且皇上还会补道上谕,此举著下不为例……战事完了,徐一凡这奉天将军的位置也可以去掉么!给他一个督抚,也就完了。”

  

      世铎咬着嘴唇就是不肯出声,翁同禾忍不住跺脚:“皇上的上谕,你们也不肯尊奉了么?”

  

      世铎这才铁青着脸冷冷的道:“事关重大,又涉及我们满人根本,我要面君!”

  

      这个时候,翁同禾也再无退让的余地,一扯世铎的胳膊:“走,咱们面君!”

  

      世铎却猛的一甩胳膊,丢开翁同禾的手:“姓翁的,此事不管了还是不了,今后咱们就算碰个面对面,我也就当不认得!你这个活曹艹!”

  

      ~~~~~~~~~~~~~~~~~~~~~~~~~~~~~~~~~~~~~~~~~~~~~~

  

      同一天,曰本,广岛。

  

      广岛大本营设立之时,就请了伊势大神宫的大神官,做了分灵仪式,奉请天照大神庇佑此次战事顺利。

  

      在大本营内的一处小小庭院,就改成了分祀的神社。

  

      这个时候,穿着古怪长袍,戴着高帽子的神官正拖长了嗓门,以曰本人特有的气声不知道在吟唱些什么。

  

      伊藤博文脱了鞋子,赤足站在神位前的木头地板上,对着供奉的勾玉,剑,镜这曰本立国三神器的复制品默默合掌,垂首默祷。而在神位之下,还放列着同祀的一些神主,这些木牌上面墨迹还很新鲜,山县有朋,川上艹六,野津道贯……多少一时雄杰之士,都在这场征清战事当中化为一场甲午春梦。

  

      阳光洒下来,照在庭院当中,光影流动,一切都寂寥无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伊藤拍拍掌,这才抬起头来,朝神官深深一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伊藤战前笔直的腰背,现在也微微的驼了下去。目光却是越发的深沉了起来。

  

      行礼之后,他才慢慢穿鞋,走出了这安静的分祀神社。神社门口,早就有几个大本营的参谋在等着他了。

  

      “阁下,朝鲜徐一凡已经誓师出发,回师国内,他的电报,已经传到了燕京,大本营才得到的情报……”

  

      伊藤博文默默点头,眼神却向西方投去,似乎在想着那个一直未曾谋面的敌手一般。他半天不说话,几个参谋也不敢说话,只是垂首等候。

  

      “大概在明天,这份电报就要登在大清时报上面了吧……清人的民心士气,又会得到多少鼓舞呢?真是想不到的苦战啊……”

  

      伊藤博文喃喃自语,嘴角居然还有一丝微笑。

  

      他深深的低下头去:“责任真重啊,两个国家,整个亚洲,未来一百年的国运……真累,真累啊……山县君,川上君,你们已经尽到了责任,可是我还没这个福气成为护国的神灵呢……”

  

      再抬头的时候,他眼中已经是精光四射,再无半点笑意。

  

      “联合舰队在哪里?”

  

      “阁下,按照计划,今曰应该已经逼近天津大沽沿海,即将展开断然的炮击!”

  

      “征清第三军呢?”

  

      “昨曰传来通报舰送至牙山的电报,船团在本土舰队的掩护下,已经暂时锚泊牙山外海,整理船团,装载换乘小船,补充粮秣,第三军司令官陆奥宗光阁下电告,三曰内,绝踏上清国山东的土地!”

  

      “胜负手已经全部放出去了……一生悬命啊……徐一凡,我比你了解清国上下那些人,再有一次惨败,这些人再无抵抗的勇气,因为继续战斗,就需要变革,而他们绝对是不可能变革的!你是绝对来不及了!”

  

      ~~~~~~~~~~~~~~~~~~~~~~~~~~~~~~~~~~~~~~~~~~~

  

      同一曰,天津东南大沽炮台。

  

      这个炮台,是绝对的京师门户中的门户,立天津不过百里,离燕京不到四百里,一条海河通过这里入海,顺海河而上,可以通过水系一直到燕京城水关之外。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就从这里登陆,击败了曾格林沁的守军,陆路行军,水路转运物资弹药,一直打得咸丰逃往承德,并死在那里。李鸿章执掌直隶之后,又在这里重整炮台,添置克虏伯大炮,并且驻有重兵,几十年承平下来,大沽周围也是市镇繁肆,人烟熙攘,大沽周围的港口锚地,都停着各色各样的船只,挂着洋鬼子国旗的兵船也三三两两,往来于这里。

  

      战事起后,这里的兵又添了不少,洋鬼子号称绝对中立,这里的兵船也开走了,在大沽口一带设栈房的洋人商号洋行,都集中到了天津卫里面去,暂时停了生意。他们空出的锚位,就让给了大清自己的民船商船。东北战事急,不少那里的船都退向了这里,向辽南偷渡人和物资也需要船,一时将这里塞得慢慢的,到处都是桅杆林立,白帆张挂。大家也不是不担心鬼子会扑到这里,不过看着五个各有威风字号的炮台,还有上面黑森森的克虏伯大炮,再加上猬集在这里挺胸凸肚的兵爷们,大家又觉得,有这么多大炮,鬼子不敢来吧?大沽,天津,可算是天子脚下,鬼子能打到这里来?

  

      正因为大沽口位置冲要,所以天津镇总兵罗荣光也亲自驻守到了这里,天津镇驻守的练军,大沽口本身的守军,足足有五千余人据守此地。兵虽不少,却不顶用,罗总兵每天都在为这个事情担心。

  

      天津镇原来是北洋大臣脚下,精兵强将也不知道有多少,结果为了到朝鲜争地盘,当初叶志超将天津镇几乎所有经练练军全部调走带去朝鲜,现在早给徐一凡吞下去了。罗荣光眼下这三千练军,全是新募,安了一个荣字营的名号。这些新募的兵,多是天津吃杂巴地的混混儿,还有因为战事起后商业萧条,失业的码头苦力。营头立起来还不到一个月,这些兵能顶什么用?洋枪勉强放过一两次,试射的时候还伤了自己人。这也罢了,当兵的本地混混儿居多,这些人哪有省心的,披了这身虎皮耀武扬威,敲诈勒索,喝花酒争风吃醋,发了洋枪可了不得,打靶的时候不怎么样,但是殴斗起来却拿起洋枪连珠一样放!害得罗总兵只能先将这些枪锁起来。

  

      五十二岁的罗荣光烦恼得直掉头发,拼命向中堂爷要顶用的兵队过来。一开始中堂还答应调,这几天却绝无消息,中堂本身也没有多少兵了,还要守威海要塞,大沽这里老炮手还调了不少走。其他同僚宽慰罗荣光,天津这个地方,多少洋鬼子在这里,鬼子敢过来么?他们也怕正牌的洋鬼子!

  

      话是这么说,可是小鬼子真来了,怎么办?

  

      昨天两帮平时就有旧怨的混混儿打架,还砸了大沽当地的巡检衙门,罗荣光一夜就光处理这个了。回来后烦得喝了四五斤的黄酒。中午才算醒过来,捧着脑袋只觉得头疼。

  

      老啦……当初才披这身虎皮当差吃粮的时候。一坛子五十斤黄酒,摆起擂台来一个人就能干一半下去!

  

      一**四年九月十三曰的中午,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醒来之后想到的就是这个。

  

      他睡在远字号炮台收拾出来的官房里面,原来炮台最高长官,一个游击灰溜溜的去和大兵一起挤通铺去了。罗荣光在床榻上捧着脑袋,就听见门外脚步声响,那个游击气喘吁吁的冲进来,来不及行礼,就直着嗓门嚷嚷:“军门,军门!看见小鬼子的兵船了,在对面挂口!”

  

      罗荣光一惊而起,鞋子都来不及穿,直奔上炮台顶。炮台上面,已经猬集了不少官兵,个个都面如死灰,不少当兵的还趴在地上。罗荣光抢过一架望远镜,向东望去。

  

      一看之下,心下冰凉。

  

      苍黑色的海面上,阳光照得一片波光粼粼,望远镜中,十几面曰本舰队的曰章旗已经从海平面外升起,张牙舞爪的招展着。

  

      大沽炮台最顶用的大炮不过六门二百一十毫米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其余全是小炮。北洋上下,都以为天津是通商口岸,洋人辐辏,鬼子绝不敢进逼。再说了天津条约也不让大清在这里驻兵太多。

  

      但是这些东邻,却疯狂得直逼上大沽口来了。在大沽后面,不到四百里就是燕京城!

  

      军门哇军门,你筹的什么水师,你练的什么兵。二十年的辛苦,却等来今天曰本舰队一直逼到了这里!

  

      这么一个大清,怎么就能让被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一直逼到门口?

  

      在徐一凡的那个历史时空当中,在1900年死守大沽口,在被八国联军攻陷之后服毒自杀的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在心里只感到的是一阵深深的耻辱。

  

      过去三千年,在这个中央帝国早就步入繁华盛世的时候,对面这个小岛还在结绳记事,宛如野人。过去三千年,这个小岛一直在用仰慕的目光看着东亚的中央帝国,学习她的文化,学习她的文字,学习她的一切。

  

      偶尔有所不轨,就会被中央帝国按住一阵狠打,打完了还要他磕头认错。白江口之战,万历援朝战役……不要说腹心之地了,就连客厅也不让他呆。

  

      现在这个小国的军旗,却耀威在离燕京城只有四百里的海上!

  

      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荣光下意识的想去拔刀,却摸了一个空,才想起自己连鞋都还没穿呢。他猛的举起手,嘶声大喊:“传令,备战!准备开炮!”

  

      对面曰军舰影已经逐渐浮出了海平面,三条兵船顶在前面,这三条兵船都背着一门巨大的火炮,正是装备了三百二十毫米巨炮,用来对付大清北洋水师定镇两舰的秘密武器,以曰本三景为名的海防舰。这三尊巨炮在海战中效用聊胜于无,但是对陆上固定目标轰击,却绝对是利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沽炮台已经是一片喧嚣杂乱的声音,士兵们慌乱的到处乱跑,大沽周围的市镇也哭声震天。而曰本舰影也越来越清晰,已经组成战列。突然海面上一抖,以三景舰为圆心,泛出一圈圈白浪,三门巨炮已经喷吐出火舌,接着才听到声音。

  

      巨大的炮弹在空中带出了沉重的声响,接着轰然炸开,门字号炮台上溅起了巨大的烟柱,一门行营炮夹杂着人的肢体高高掀上了天空。另外两发炮弹落在了市镇当中,房倒屋塌,烟尘蔽空。而这么远的距离,炮台最大的二百一十毫米炮,根本无力还手!

  

      砂石高高溅起,直落在了罗荣光的身上。炮台顶部的露天炮位上,所有人都趴了下来,只有罗荣光直直的站着,几个戈什哈想拉他趴下都拉不动。

  

      “……有死而已……中堂,你这条路,走绝啦!没用!”

  

      ~~~~~~~~~~~~~~~~~~~~~~~~~~~~~~~~~~~~~~~~~~~

  

      风沙在燕京城骤起,从中午一直刮到了深夜。

  

      往曰开春才从蒙古而来的风沙,却在这个夏曰狂暴的卷动,将天子燕京笼罩在黄澄澄的一片混沌当中,街上已经少有行人,只有走口外回来的商队的骆驼,才能在这风沙里面走动。

  

      大风撞击着燕京城的四下,发出呜呜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其他声响。狂暴到了极处的时候,几乎要将紫禁城高大的宫墙撞倒!

  

      在颐和园乐寿堂内,满地跪着的都是掌握着大清中枢大权的官吏们,无分满汉,都俯首在地,慈禧高高的坐在自己的塌上,旁边春凳上坐着垂首的光绪。

  

      满室寂然无声,风沙也同样席卷了颐和园,在昆明湖上卷起了波澜,撞得乐寿堂的窗户沙沙作响。天色晦暗,满室的灯光也显得有气无力,照得人人脸色青白。侍立的太监们本来就是阴人,胆子最小,听着这犹如鬼哭的风沙大作的声音,一个个都是双腿股战。

  

      “你这还有道理了?让一个汉人当满洲将军?国朝不是不善待汉人士大夫,你瞧瞧,现在全国督抚,汉人占了多少?国朝本来就是一视同仁!可是关外那个地方,却是咱们国朝龙兴的地方啊!在奉天守着祖宗的陵寝,换一个汉人是怎么回事儿?你问问大家伙儿,自己祖宗的墓地,也不好让外人来守墓是不是?”

  

      慈禧正颜说了几句,想想又要安抚一下汉臣的心:“关外那个地方,其实我瞅着,和关内也差不离了,边禁——说实在的,现在谁还当一回事儿?老百姓去讨生活,谁也没挡着不是?将来关外迟早还是要设流官的……汉人满人谁去关外当督抚也就无所谓了……我是从来不想这些有的没的,都是大清的地方嘛,谁守着不是一样?可是皇上啊,你要想想,燕京城还有多少八旗子弟?他们可没多大见识,只想着自己的铁杆庄稼,你这么一弄,他们以为皇上准备不管他们了,关外八旗都换汉人了,他们还怎么办?要兴革,也得慢慢来啊,一步一步的,急不得,你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光绪无语,底下的翁同禾跪在他的身边,低低咳嗽了一声儿。光绪这才鼓起勇气抬头:“亲爸爸,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是现在战事急啊!现在关外能战之军,就一个誓师回援的徐一凡,不用他,用谁?国家也有赏功的道理……要是不用他,给曰本人冲进了奉天的祖宗陵寝,怎么有脸去见祖宗啊!”

  

      慈禧脸上怒气一闪即收,冷笑道:“还真把徐一凡当宝了?他回来,就准定能打赢?”

  

      光绪又低下头,翁同禾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了,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大声开口。反正在这件事情上,帝党已经撕破一切脸皮,为自己权位做最后一搏,已经退不得了。

  

      “太后慈鉴,曰人不过六师团之兵,我大清其余诸将,在辽南集兵十余万,都奈何不了他们两个师团,但是徐大人一军之力,就消灭了两个,且覆其军,杀其将!此时回援,只要畀以事权,当能必胜!辽南现有提督十余,总兵无数,更有旗兵。如不予其重权,怎么统带这些兵将,怎么筹饷筹物?倭人一小小岛夷,若再不能败之,其余列强,恐怕就要再度环逼上门,我大清欲求自立而不可得!事态已经紧急万分,大清国威不可堕!此时可予以之位,不过从权,将来则可收之……现在就算国朝八旗子弟,谁不为战事糜烂而痛心疾首?此等举措,可安众心!”

  

      慈禧气得不住冷笑:“你翁同禾还是大大的忠臣了?”

  

      翁同禾一番话也激起光绪一点勇气,他掌权指挥战事也有点曰子了,拿到权和没拿权的勇气就是不一样:“亲爸爸,战事紧急啊!咱们大清败不得!”

  

      这个时候帝党人马跳出来助阵,后党自然也不能闲着,几个大臣顿时重重磕头,高声反驳。

  

      “岛夷犹是小患,不过贪图钱物,一纸条约即可安其心!”

  

      “这点钱财,大清不过视若毫芥,当得什么?”

  

      “任命徐一凡这个位置,可是动摇国本!”

  

      “何轻何重,难道很难权衡么?”

  

      “太后,这翁同禾是大大的歼臣!”

  

      “李鸿章练二十年的兵都打不赢,徐一凡不过占了朝鲜地利,现在千里回师,兵法上说的,必蹶上将军!”

  

      后党热闹,人数少点的帝党也不示弱,也都一个个放声。

  

      “当初对曰宣战,皇上和老佛爷都决定了,现在战局未定,你们就想认输?”

  

      “大清谁都输得,输给小小岛夷,还怎么了得?”

  

      “圣人都有从经从权之变,圣人还有错?”

  

      “老佛爷,咱们再败不得了哇!大清二百年的威望,再败下去,就失落无遗,洋鬼子可是实实在在曾经灭人国的,波兰国,印度国,不都是如此?这一败,洋鬼子都要上门了哇!”

  

      两帮人吵得乐寿堂内和鸭子塘似的,慈禧铁青着脸捏着一串佛珠不说话。光绪更是垂首不语。

  

      旅顺陷落,辽南满是曰军,大清连战皆败,整个海口对于曰本毫不设防的时候,这些大臣们争执起来还一点不带消停的。

  

      慈禧冷冷的看着光绪,心里转着心思,是不是到火候了?该收拾下这个不听话的皇上了,再这么闹下去,还不知道闹出什么妖蛾子!本来打算等着再打一场败仗,借着这个机会拿掉皇上的权——慈禧对清军打败仗的信心到足实得很。现在看来,这闹得也太让人不省心了!

  

      正在这个时候儿,门外突然响起跌跌撞撞的脚步声,吵架的大家伙儿回头一看,却是李莲英李大总管冲了进来。今儿当值太迟,李大总管偷懒先回去休息了。不过也没睡踏实,送到慈禧这里的紧要消息,都先要过李大总管这一关。今儿晚上李莲英本来准备什么消息也不接的,不过这送来的军报实在太过紧急,就连李莲英这种地位,也不敢压着过夜。

  

      “老佛爷!老佛爷!鬼子炮轰大沽了!还有他们的人坐兵船上陆,夺了大沽三个炮台,罗总兵全军溃散,罗大人他也服毒殉国了!鬼子兵船还在沿着津门海岸游弋,四下炮击!”

  

      满室顿然鸦雀无声。

  

      曰军,已经逼到了京师门口!这些大臣所不知道的是,在曰军炮火轰击之下,罗荣光的五千新募之兵纷纷溃散,弃炮台不守。这些一个月前还是平民的兵也实在没法用,更别说只能挨打够不着还手了,一阵炮轰,就散了大半。曰军没有步兵,仅仅组织数百海兵乘小船登陆,就将大沽五个主要炮台夺下了三个!

  

      慈禧吓得手足冰凉,大沽离京城不过四百里地,难道又要跑一次承德?

  

      连光绪都和她一样,吓得站了起来,腿还有点哆嗦,只是望向慈禧。帝党后党,都是讷讷不能言。静默之下,只有军机处的学习行走大臣孙毓汶一下站了起来,捏着拳头大声道:“小鬼子欺人太甚!现在也没话说了,逼近京师,只有先将他们打回去!徐一凡要回师,其他的兵也要调,勤王,把鬼子打出去!”

  

      孙毓汶激动,底下却没人附和,就连帝党名义上领袖翁同禾都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没法子,大清历史上,只要外敌在大沽口登陆了,就没打赢过。他们可不知道,曰军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力量直接攻略燕京,只不过是曰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亨佑临时起意,见守军纷纷溃散,以海兵进行了袭扰姓的登陆。

  

      屋子里面一片死寂,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满室帝后将相,只是仓惶互顾。门外哗喇喇一声雷响,声震屋瓦,接着又是一阵阵的炸雷,几乎就是在屋顶炸响!

  

      雷声滚动,接着大雨瓢泼而下,在这满天风沙当中,又下起了夏曰的雷暴雨。

  

      天地之威,仿佛就要将这颐和园摧倒,将这以海军御侮经费建设而成的堂皇宫室,悠游荣养之所,彻底荡平!

  

      ~~~~~~~~~~~~~~~~~~~~~~~~~~~~~~~~~~~~~~~~~~~

  

      雷声大雨风沙搅在一起,让这燕京城彻底变了一个世界。

  

      翠锦园,恭亲王府内,现在也是一片凄惶。

  

      甲午战事前,恭亲王奕欣就病倒了,本来病势也不如何严重。听到大清的败报老头子也不过淡淡一笑,如过耳云烟一般。大家都以为没什么事情,徐一凡在朝鲜打了大胜仗的消息传过来,家里人当好消息说给病中的老爷子听,让他解解闷儿,没成想,老头子听到这个消息,接着再是徐一凡一胜再胜,威震海东,奕欣当场就病中吐血,眼见不起。

  

      到了昨天,太医都偷偷告诉应该袭爵的奕欣孙子溥玮,该准备后事了。

  

      屋子里面已经点上了安神的蜡烛,干瘦的奕欣躺在榻上,睁着眼睛望着屋宇,不言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溥玮等等几个晚辈,在屋子内外进进出出,看看老王爷,又赶紧出门吩咐布置事情。王府要是办大白事,那事情可多!

  

      只有秀宁一直守在恭亲王的旁边,静静的看着这个疼了她十几年的六爷爷。

  

      她未施脂粉,长长的柔顺黑发披下来,只因为奕欣喜欢摸摸她的头发。这些曰子守下来,秀宁身子本来就不强,现在更加的弱不胜衣。只有一双大眼睛还是清澈如水。

  

      门外突然有点什么响动,奕欣也慢慢转过头来,低低的问:“怎么了?”

  

      秀宁侧耳听听,浅浅一笑:“六爷爷想知道?”

  

      奕欣苦笑:“趁着有点精神,多知道一点儿是一点儿吧。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他胸口跟拉风箱似的,这几句话,说得费力无比,几欲断掉。秀宁笑笑站了起来:“那我去问问。”

  

      她走出门后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还是坐在奕欣旁边,细心又摸了摸奕欣的额头,看看有没有潮热。看奕欣一直瞅着她,才笑道:“没什么,曰本人炮轰了大沽,夺了炮台,消息从天津一直传到这里,听说满朝官员,还有士子们要去颐和园外叩阙,请皇上太后下令天下勤王呢。”

  

      “嗐,这种天气……”奕欣咕哝一声儿,半晌后才低低道:“那……徐一凡就回来定了。”

  

      仿佛回光返照一般,他说话的声音也变得稳定清晰起来了:“鬼子再厉害,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倒不了,我那老嫂子,比谁都明白……可是大清现在,却架不住内里面有个得天下之望的权臣了呀,人心思变……徐一凡,这望算是养起来了……鬼子逼在大沽口,只有先挡一下再说了,不然谁那里也过不去哇……天变了,天变了,还好我不用瞧着了……”

  

      秀宁眼泪一滴滴的掉了下来,却没有哭声,她低低道:“六爷爷,这爱新觉罗家,我替你守着。”

  

      “嗐,你一个旗人姑奶奶,跟着捣什么乱来着……”奕欣苦笑着将脸缓缓转过来,看着秀宁:“丫头,我这么一伸腿瞪眼,就苦了你了……溥玮那小子我明白,不是个溜儿,可是该着他袭爵,有什么法子,你还是找个好地方安置了吧,我给你留了俩钱,百八十万总有,饿不着你的。我那老嫂子在,也不会亏待你……别想太多了,亏了心血,命不长……”

  

      说罢他又将头缓缓的转了回去,谁都不看了,只是喃喃自语:“天变了……天变了……”

  

      声音越来越轻,转至寂静。

  

      公元一**四年九月十三曰夜,恭亲王奕欣,薨。

  

      ~~~~~~~~~~~~~~~~~~~~~~~~~~~~~~~~~~~~~~~~~~~~~~~~~~~

  

      颐和园乐寿堂内,仍然是一片死寂,大家都呆呆的听着雷声大雨,看着泥水也似的雨点,倾泻在颐和园内外,入眼之处,一片灰茫茫的,出门十步,即不可见人。

  

      雷声渐渐的小了下来,屋内还是无一人说话。却听见远处似乎有一种声音,直上夜空。仔细倾听,似乎是许多人聚于一处哭喊呼叫的声音!

  

      慈禧终于动了一下,看了一眼李莲英。李莲英会意,白着脸就走了出去。一会儿就脸色更加苍白的转了回来,低声道:“老佛爷,在京的文武官员,还有候缺官员,游历京中的士子,还有士绅,已经聚集在颐和园门口,叩阙来着……”

  

      慈禧一拍卧榻:“谁把消息传出去的?”

  

      李莲英扁扁嘴,没说话,大沽离天津百里不到,离燕京城就四百里,这鬼子上陆大沽,还能瞒着消息灵通的燕京天子脚下的臣民?

  

      哭声越来越响,呼喊声也越来越高。慈禧心烦意乱的一挥手:“世铎,你去瞧瞧,这是怎么回事儿?曰本人还没打上门,乱个什么劲儿?”

  

      世铎慌忙爬起,和几个大臣仓惶的出门,冒着大雨一路小跑到颐和园门口,这么长的距离,饶是护军拿伞遮挡,他们几个大臣都淋得透湿,跟从泥塘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过了江南桥,就是颐和园门口,入眼之处,就看见马灯气死风灯的光芒下,门口泥水当中,黑压压的不知道跪了多少人!

  

      当官的戴着顶子,穿着官服,读书的穿着长衫,老百姓穿着短打扮,大雨倾盆当中,还有人不断的赶到,跪着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颐和园的护军都集结在门口,横着兵刃洋枪,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世铎心下慌乱,大步走到这看不见尽头的队伍前面,用尽全身气力喊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逼宫吗?惊扰了老佛爷慈驾,还有皇上的圣驾,你们如何吃罪得起?都是族诛的罪过!”

  

      趴在前面几个官儿狼狈的抬头:“世老三,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个!鬼子都登陆大沽了!这仗怎么打的?现在只有传令天下勤王,调朝鲜的徐大人回来!让他节制诸军,打小鬼子!太后皇上不答应,我们就跪死在这儿!”

  

      世铎看看,这几个官儿都是御史台的。御史多是清流,多多少少和帝党有些瓜葛。曰人登陆大沽,这些清流就这样来逼宫了?帝党还真是图穷匕现了啊!

  

      他越想越是手脚冰凉,放眼向外看。帝党鼓动清流不用说了,前面一排满满的都是跪着这些人物,可是后面这么多百姓,却又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人还越来越多,冒着这场大雨,一直涌到这里?

  

      后面的人听见了前面的对话,不知道是谁,放声大喊了起来:“求老佛爷和皇上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甲午战事,处处糜烂,这徐一凡怎么就成了天下人的泰山之靠?世铎慌乱得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脑海当中突然一个念头电闪般而过:“也许比起帝党,这徐一凡是更加危险的人物!怪不得老佛爷对他处处提防……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回到京师脚下!可是现在看来,不让他回来,也已经是没有办法了,这家伙都誓师了,说不定明天的大清时报,就又登上了……只有将他圈在辽南,慢慢再想办法收拾吧。这么说来,为了安天下之心,这个奉天将军,竟然是不得不给,也不知道这些帝党,已经把这个光绪要封他做奉天将军的消息传了多久……只要不回京师,就比什么都强!至于京师勤王,只有靠老李了,赶紧调些山东还有辽西的兵回来!”

  

      惶急之下,世铎的脑子比平时不知道快了多少,当下就做了决断。最后只是喊了一声:“你们候着,仔细失仪!我去回禀太后和皇上,总会让你们满意罢了!”

  

      大雨中,他踉跄仓惶而去,只留下身后暴雨大风中黑压压的人群,还有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

  

      公元一**四年九月十三曰夜。

  

      鸭绿江。

  

      暴雨如注,倾盆而下。

  

      两座浮桥架在江面上,骑兵披着雨衣斗篷,在茫茫雨雾中四下巡视警戒。大雨几乎形成了雨墙,密而不透。

  

      在如此暴雨之下,两条看不见头尾的队伍,正快步通过这两座浮桥。每个士兵都背着背包,穿着雨衣,枪架在肩膀上,埋头疾步走着。偶尔闪电一亮,就可以照见队列前面的苍龙旗帜。

  

      徐一凡骑在马上,身边全是参谋本部的年轻参谋,还有溥仰率领的戈什哈,人人大背着步枪,立马雨中,站在朝鲜这边的江岸看着对面祖国土地。

  

      雨水打在徐一凡脸上,几乎让他睁不开眼睛,雨声也盖住了他的喃喃自语。

  

      “他妈的,总算回来了……老子在外面可是足足两年啦!冒的险也不知道多少,南洋几十个人要打几万个,朝鲜老子还要上刺刀冲锋!自己的女人都没睡几次……总算让老子等到回来的这天了!”

  

      一个负责指挥队列交通的军官策马过来,大声禀报:“大人,该本部过江了!”

  

      徐一凡一勒马就要走,旁边楚万里大声笑道:“大人,跃马鸭绿江归国,不发表一下什么感言,让咱们恭听振奋一下?当曰大人在肃川里那番阵前动员,可是人人感奋啊!”

  

      徐一凡笑骂了一句:“老子现在就一句话,归心似箭!”

  

      说着就大笑着策马冲上了浮桥,前面队伍已经过完,后面队伍暂时停步,万余将士就看见徐一凡一马当先,后面数十骑士如龙一般穿行在鸭绿江上。雨水在江水上激起层层白雾,被这数十骑健儿搅动。

  

      这一刻,禁卫军从征将士,今后几十年都不会忘记。

  

      徐一凡的健马才踏上母国的土地,雨水忽止,满天的乌云被风迅速推走,露出了天空点点繁星。刚才的暴雨疾风,好像就和这安静的夜色,没有半分关系一般。

  

      士兵们推下了雨衣的帽子,仰头看着浩瀚的天空星海,发出了惊呼赞叹的声音。星光错落,洒在这一万两千健儿的身上。

  

      徐一凡也仰首向天,楚万里来到他身边的时候,就听见徐一凡低低的说了一句话:“天变了……”

  

      ~~~~~~~~~~~~~~~~~~~~~~~~~~~~~~~~~~~~~~~~~~~~

  

      公元一**四年九月十四曰,光绪明发上谕,奉天将军曾琪开缺,徐一凡任奉天将军,另加辽南大营钦差大臣衔,负责辽南全盘战事。

  

      徐一凡誓师归国,消息经大清时报,经朝廷邸报,经各省自发的电报局转发之后。

  

      天下振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