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全知全能者 > 第57章 真诠
    凭君欲问修行事,大半皆在食睡中。

      

      食,是给身体以补充,睡,是让身体得以调整。

      

      食,是“阳”,睡,是“阴”。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阳阴协作中,身体才能够新陈代谢,或者说推陈出新。

      

      当年入室为弟子,老师闲话道真诠。

      

      不语千玄和万妙,只说饮食与睡眠。

      

      这是基础。

      

      任何欲绕过基础而图凌云直上者,都是空中楼阁,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再美轮美奂,也如梦幻泡影。

      

      到得头来,终是一场空。

      

      也因此,哪怕老人身为一代医之大宗,并自诩为千年第一神医,当初还是抱憾归隐,其振兴中医的心愿,也只是堪堪实现了一小半。

      

      因为他发现,中医的基础太难了,在当时的文明生态下,想大面积普及,根本也是一种空中楼阁。

      

      他教出了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成了御医。

      

      他教出了第二个弟子,这个弟子成了御医。

      

      他教出了第三个弟子,这个弟子还是成了御医。

      

      御医没有什么错,老人自己就是御医出身,但当一个又一个的弟子都走了上层路线之后,老人终于发现,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就算他再教出十个八个弟子,最终的结果也还会是如此。

      

      于是老人悟了。

      

      他没有办法振兴中医,他最多只能做到对中医“救亡图存”。

      

      他想起小时候。

      

      老人不止是为地主家放过羊,也为地主家种过田。

      

      地主家有很多田,水田,通过地头的沟渠放水。

      

      有一年大旱,河里根本没有水,于是沟渠里也没有水,后来终于下了雨,河里有点水了,地主雇人拼命地把河里的水用桶啊盆地倾倒在沟渠里,然后水就沿着这个沟渠一路向前。

      

      水田连着沟渠,得以灌溉。

      

      但那个雨量还是太少了,不够,地主的田地,那一次,只有不到三成得到灌溉。

      

      其它的田地,还是只能凭天上降的那点雨。

      

      而那雨落在田里就像落在干旱的沙漠里,瞬间便没了踪影。

      

      于中医,老人想过背负。

      

      做梦都想。

      

      这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大医的天然使命,甩都甩不掉。

      

      医者不止是术,更在于德。术有之,德有之,二者相合才是“道”,而作为医之大宗,这就是他的道。

      

      术无须论。

      

      何谓德?

      

      于医而言,德即仁心,仁心即天下。

      

      不是一个两个十个百个人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

      

      但就像一个人想背负起一座山,而且还是如同昆仑那样的山。

      

      哪怕再医之大宗,哪怕再千年第一神医,他也终只是人而不是神。也所以,在徒劳地背了几筐山石之后,他抱憾归隐。

      

      之所以早早地断然归隐,老人当时心里还是存着那么一点点想法如果他能突破,从大宗迈入大宗师……

      

      那或许就会迎来一番大不一样的局面。

      

      不论是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中医。

      

      当然,后来,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地过去,老人发现,他想多了。

      

      所以对于中医,他对许广陵说,“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这是豁达吗?

      

      其实不是。

      

      只是什么方法都想过,百般手段都用过。

      

      无用。

      

      于是只能故作豁达罢了。

      

      一个老人的大愿和深沉,早已收敛入骨,于是当时的少年所看到的,只是温文尔雅,以及谈笑风生。

      

      还是后来,好几番的因缘际会之下,那个少年才知道,老人的真正心愿是什么,以及曾经为中医都做过些什么。

      

      这是“前话”了。

      

      论基础,食与睡。

      

      这也会是许广陵这一年间,主要的修行前调整。

      

      食,就是那个汤饼,田浩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之前开摊时,许广陵让田浩和许同辉的对外口号,就是“十全大补草药包”。

      

      真的是“十全大补”吗?

      

      真的!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这样的!

      

      当然这个世界的药师可能不这么看,如果他们只看那个草药包的话。

      

      这一味药,真谛在于野味草药,而不单纯只是草药,如果用君臣佐使的说法,那个草药包所担负的,只是“臣”、“佐”、“使”,真正的“君”,是在那野味。

      

      草药包,加上野味,这两者合在一起,才构成了这味药。

      

      但这一点,这个世界的药师能不能看到,真不好说!

      

      灯下黑,是极有可能的!

      

      因为那个草药包本身,也是自成一体。

      

      在彻底地解析出草药包的奥妙之前,许广陵不认为,有几个药师会把目光放在再普通不过毫无可究之处的野味上。

      

      如果用前世的说法来作简单解释:

      

      那就是炖煮时,在草药包的作用下,野味中的蛋白质大量地被分解,分解为游离的氨基酸。

      

      这是第一步,“臣”。

      

      这些氨基酸中,对身体有大用的部分,被留了下来,而对身体只有小用或根本无用的部分,被进一步地去除,并着油脂及那些分解后的杂质一起,化为残渣。

      

      这是第二步,“佐”。

      

      干净的、几乎完全被身体吸收而不会带来多少负担的营养物质,在几味草药的作用下,分补脏腑及全身,各有侧重。

      

      这是第三步,“使”。

      

      三步之下,这是一味很普通的,但绝绝对对达到了大宗级别的药物配制。

      

      理论很简单,实际操作极困难。

      

      想配制出这味药,并恰到好处,需要几个前提条件:

      

      一、这是个大宗级别的药师。

      

      二、这位大宗知道君臣佐使的框架体系。

      

      三、这位大宗同时也是一位大宗师,并达到了大宗师的第三阶,过了“盈”、“清”、“元”的阶段。

      

      想配制这味药,需要一二三。

      

      想完整地解析这味药,依然需要这一二三。

      

      缺一不可。

      

      也因此,前世,对这个食,对这个药,对这个食药无瑕一体,两位老人只能是感叹,以及赞不绝口,然后再次感叹。

      

      特别是章老先生,不无幽怨,“拙言,这个药,我是配不出来了。”

      

      理论简单得让他一听就懂,于老人而言如三岁小儿涂鸦。

      

      实际操作,尤其是分寸的把握和拿捏,困难到让老人直接绝望,根本连想一下的心思都没有!

      

      就凭这一道汤,许广陵就站在了药食两道的大宗。

      

      老人当初是因自己身体的亏损,向“滋补”的方向进发,从这一条路成了医药的大宗。

      

      许广陵并没有另辟蹊径,而是同样依循着老师的这条路出发,只是把“滋补”改为了更加全面的“调补”,调节及滋补,大宗师之下,一路的身体变迁。

      

      食药双运。

      

      一方面是从基础出发,成就他自己的“大”及“宗”,由大及宗,再由宗返大,两者不断循环,交相改善,直至善无可善,进无可进。

      

      另一方面也是为两位老人效弟子之劳。

      

      “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这话虽俗了点,更偏狭得很,但会当其时,却也应景。

      

      最初,甚至都还未为弟子,老人送他一本食谱。

      

      然后,是他身为大宗,身为大宗师,也身为弟子,给两位老人以美食。

      

      出自大宗和大宗师之手的美食,当然也要符合大宗和大宗师的身份。

      

      若不然

      

      何以酬师情?

      

      何以谢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