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奇公子 > 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行动的开始
    “老爷,汉中王派人送来帖子,请您过府一叙!”看到杨彪回府,一名带着几分敦厚的老者急忙凑了上来!

    听到家中老奴的话语,杨彪并没有多说什么,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命人准备车马,老夫换身衣裳就来!”

    在朝中呆的时间久了,杨彪自然清楚刘奇的喜好,更何况,刘奇请自己过府,若是因为公事的话,早就派人去太尉府了。而现在帖子送到自己家中,杨彪如何不明白,这是私事,既然是私事,那杨彪自然要换上一身便装!若是自己私下去刘奇府上拜访,还穿着一身官袍,这不是变相的在给可求出上眼药吗?

    在朝中厮混了大半辈子的杨彪,自然清楚这个道理!更何况,如今朝野上下,都是那位说了算,天子的命令就是要出宫,也得那位点头不是?

    看到自家老爷穿了一身儒袍,就连一旁伺候的老仆都愣住了,自家老爷出身四世三公,哪怕是跟随天子之时,朝服残破,在外也是穿着朝服,哪里穿过这等穷酸儒生才会穿的儒袍,这一两年来,儒袍虽然多了,那也是自家老爷在府上闲时穿着,现在却要穿着这样的儒袍出府,这要是被人看见,还不被人笑掉大牙,笑弘农杨氏没有教养!

    可看到自家老爷面上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样,这老仆哪里敢多嘴,可在杨彪看来,穿儒袍走上一遭,不管事情成与不成,再不济也能在刘奇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上行下效,刘奇虽然看似奢靡,可从戏志才、郭嘉等人的作风来看,刘奇心中对朴素还是最有好感的,而刘奇衣锦华袍,不外乎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是为了支撑四海商会!

    杨彪身为太尉,自然琢磨出了刘奇的想法,行商重奢靡,可为官,就要重清白朴素了,要是在这位的眼皮子底下,官员整日招摇过市,恐怕被撸下去是迟早的事情!

    到了刘奇府门外,杨彪也没敢托大,下了马车之后,自顾自的迈入大司马府的前厅,作为如今京都的决策中心,杨彪虽然不至于天天来此,可也没少来过!

    迈入前厅,二道门处的小屋中有一年轻人正捧着手中经书诵读,当下杨彪走近,轻一拱手开口说道,“老夫杨彪,前来拜访汉中王,还请代为通传!”

    听到杨彪的声音,那年轻人抬起头一看,当下毫不犹豫的放下手中经书,冲着杨彪拱手道,“见过杨太尉!晚辈读书入了神,如有失礼之处,还请太尉大人多多包含!王爷就在后堂之中,还请太尉大人随晚辈来!”

    杨彪自然人得出眼前这小家伙,这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位大司马的大舅子,当朝尚书右仆射诸葛玄的侄儿,诸葛瑾诸葛子瑜,当下杨彪带着几分笑意开口问道,“子瑜可知晓王爷召老夫前来是为了何事?”

    面对这样的事情,诸葛瑾伺候刘奇左右,不知道碰到了多少,不过既然杨彪发问,诸葛瑾也不至于不卖杨彪的面子,事情轻重缓急,诸葛瑾还是分得清的!

    当下诸葛瑾缓声说道,“杨太尉,王爷召你前来,晚辈并不清楚为了何事!可王爷这几日,似乎在研读《欧阳尚书》。”

    “多谢子瑜了!”杨彪淡然开口答谢!旁人不清楚,可杨彪清楚,自家家学最为精通的,便是《欧阳尚书》,自从自家祖上杨震跟随桓郁修习《欧阳尚书》,后来被誉为关西孔子,自家世代相传最为重要的经文便是一本《欧阳尚书》,刘奇召自己前来,莫非是为了学术经文之事?

    带着几分惊讶,样表已经被带到了偏院,看到院中坐在椅子上翻阅经文的刘奇,杨彪毫不犹豫上前,冲着刘奇拱手道,“杨彪见过汉中王!”

    刘奇轻轻一笑,将手中书卷放到手旁的桌上,站了起来,冲着杨彪还礼道,“杨太尉无需多礼,快快请入座!”

    一旁伺候的陈忠识趣的为二人奉上茶水,二人东拉西扯了好一会,杨彪才开口问道,“不知道王爷召老臣前来,莫非前线有什么事情发生?”

    刘奇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杨太尉放心,如今朝廷扫荡叛军,大局已定,不会出什么乱子!本王请杨太尉前来,是想问杨太尉一句,不知杨太尉可有心思,重振杨氏家学?”

    听到刘奇的话语,杨彪稍稍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杨氏家学?这可是个大机缘,要是办好了,那自家弘农杨氏的贤才良士,可是会被后世万众敬仰,虽然不一定比得上道门老聃、儒家孔圣那般大名鼎鼎,可大抵也能和孟轲、荀卿、墨翟等人比肩!

    可杨彪还是不敢肯定刘奇的意思,当下杨彪开口问道,“老夫不知王爷所言之意?”

    刘奇缓缓说道,“古来经传,所传众多,单论《尚书》,我大汉就不知凡几,最为出名的就由大小夏侯、欧阳三家,弃玉经卷,本王就不一一赘言!当年令祖杨伯起被世人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足见令祖德行与文采不凡!

    如今我大汉百废待兴,本王更是准备大兴文学,教化百姓!本王意欲以你弘农杨氏为根基,大兴杨氏儒学,不知杨太尉以为如何?”

    杨彪自然清楚,自家主子和儒门正宗陆浑山之间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现在曹操败了,陆浑山被击倒,正是天下儒生群龙无首之时,若是自家杨氏出面,凭着自家家世威望,再加上弘农杨氏的声名,也足以撑起儒门这杆大旗!

    杨彪犹豫片刻,可想到若是自家能称为儒门领袖,不说到时候政治资本如何,单单在士林的威望,就足以让自家再上一个台阶!

    当下杨彪轻轻颔首道,“既然王爷厚爱,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刘奇当下轻轻点头道,“那杨太尉就下去准备吧!本王打算大兴儒学,除却你杨氏之外,还有几家,也是家学渊源之辈,自然该将家学传下去,杨太尉莫要让本王失望才是!”

    听到刘奇的话语,杨彪自然也明白过来刘奇的打算,刘奇这是不打算将希望寄托在自家身上啊,这是打算四面开花,彻底搅乱儒门的局势,到时候四处开花,纵然陆浑山自称儒门正宗,可要是没了朝廷的支持,那也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若是朝廷在背后在支持一些势力,不管哪一支有良才出现,那陆浑山也就到了衰败的时候了!

    杨彪颇有深意的看了刘奇一眼,者为王爷,城府手段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复杂啊!可杨彪哪里敢表露出来,如今这个机会,是风险,也同样是机遇!若是不成,那自己还能啃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的老底,若是成了,那弘农杨氏足以成为千古望族!

    可杨彪同样也清楚,到了这一步,自己若是不同意刘奇的提议,那眼前这位,恐怕不会手软!毕竟想想这位的手段,自己离开京都避难,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却让手下人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京都之中反对的声音压了下去,如果说这位提前没有准备,杨彪自己都不信!

    杨彪当下带着几分笑意说道,“王爷既然看中老臣,那老臣定然不让王爷失望,集合我杨氏之力,将我杨氏家学发扬光大!”

    刘奇轻轻点了点头,对于杨彪的识相,刘奇还是很满意的,当下刘奇微微眯着眼睛说道,“杨太尉也不必非要将家学限制在儒家一家之上,当年杨子的学术,杨太尉也可借鉴一二,毕竟当时天下之言,非杨则墨,并不是嘴上说说,足见杨子的学说也有其独到之处!学术不外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然是杨氏家学,并非是杨氏儒门,那杨公自然可以多思虑一番!”

    听到刘奇的话语,杨彪面上不变,心中思虑却更甚,刘奇口中的杨子,杨彪是清楚的,那位可是道门杨朱学派的创始人,影响端的不小!虽说如今朝廷打击道门,可这位算是金口玉言,就说明自家引用道门学说,并未脱离这位的重视,看来眼前这位汉中王,所图非小啊!杨彪心中更是明白,若是在自家家学之上,再加上杨朱学派的思想,那就是集合了儒道两家学说,反过来足以对如今朝廷上下鬼谷占据的巨大优势形成一定的对抗势力,这位汉中王对权柄权衡的手段,果真是炉火纯青!

    当下杨彪深深弯腰朝着刘奇一躬身,“王爷厚爱,杨彪铭记在心!今后杨彪唯王爷马首是瞻,但凭王爷吩咐!”

    刘奇轻轻颔首道,“本王还是那句话,杨太尉莫要辜负本王期待才是,杨修也是个人才,本王自会重用,如今弘农杨氏子弟闷声不少,杨太尉还是要擦亮眼睛,找个可用之人主持杨氏家学之事,本王不希望,你杨氏和那些叛匪乱党有所交集!”

    杨彪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一人,开口说道,“老臣倒是想起一人,足以撑起我杨氏家学的名声,想要厚着脸皮向王爷要人,就是不知道王爷可愿意放人?”

    刘奇到时带着几分好奇开口问道,“哦?本王倒是很好奇,手底下有什么人值得杨太尉看中?”

    杨彪苦笑着说道,“不知王爷可曾记得陈郡长平颍容颍子严?此人乃是家父低传弟子,一身所学也是出自我杨氏!当年受党锢之祸牵连,对朝廷心灰意冷,这些年隐居乡野,倒是教授了不少良才,如今在王爷幕府之中听令,不知道王爷可曾舍得此人?”

    听到杨彪所言,刘奇心中顿时有了印象,自己府中有不少人向自己建言重用此人,自己也考校过,此人着实有几分真才实学!自己提过重用此人,可此人一直推拒,倒是喜欢教授一些年轻人学问,刘奇也就听之任之了!

    此番听到杨彪说,这家伙是弘农杨氏门徒,刘奇稍一犹豫,点了点头说道,“这家伙本王倒是知道,才学不浅,就是性子太过惫懒了些,本王数次想要委以重任,这家伙都不愿接任!若是杨太尉能说动此人主持杨氏家学,本王这边没什么问题!不过杨太尉启用一个外姓之人主持杨氏家学之事,还是要讲内外协调好,若是到时候杨氏内部有不同声音,那这事情倒真成了笑话了!就算能将这事情解决好,可颍容毕竟是从本王帐下走出去的,到时候传出去一些风言风语也并非什么好事!”

    杨彪颔首道,“王爷放心就是,老臣定然假种子帝约束好,那些惫懒晚辈,既然家中没有凉菜,没办法教育好,就让颍容为我杨氏好好教导教导晚辈,免得日后再传出去我杨氏弟子品行不端,学问浅薄,平白丢了了杨氏的颜面,若是连自家子弟都成不了气候,还如何敢谈杨氏家学!”

    刘奇轻轻点了点头,样表这家伙或许没什么大能耐,可这明哲保身之术已经是炉火纯青,可现在看来,这家伙在宦海沉浮,端的练出了一身小心谨慎的察言观色之术,自己轻轻提点了两句,这家伙就已经将所有隐患都杜绝在了摇篮之中,杨氏弟子都是杨氏家学的嫡子,这是变相的提高杨氏家学的位置,也是在磨砺杨氏晚辈!

    刘奇开口说道,“如此甚好!杨氏诗礼传家,本王愿太尉大人勿忘本心,弘农袁氏那样的事情,本王不希望我大汉再有第二家!本王送给令公子那三本经文,杨太尉也可以让族中子弟门生多多研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做什么,修身第一,若是这根基没打好,纵然万丈高楼,也会有一日轰然崩塌!”

    杨彪拱手道,“王爷高义,老臣受教了!”

    刘奇点了点头,“此事宜早不宜迟,杨太尉自己把握就是,等到一切安排好了,就派人给本王送个信,本王就上书请天子下诏了!”

    看到刘奇捧起茶碗饮茶,杨彪自然明白,刘奇这是端茶送客,毕竟这个规矩,从京都之中传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作为引领京都之中饮茶风潮的缔造者,杨彪自然清楚,这潜规则是从何处传出来的!

    当下杨彪拱手道,“既然没什么大事,那老臣就先告辞了!”

    刘奇慢悠悠的说道,“子瑜,替本王送一送杨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