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鬼谷 > 第一百七十三章:墨霆轩讲道
    看着一脸威风的墨霆轩,天不禁是咽了口口水,说道:“咳咳,那个我先走了哈。”

    墨霆轩疑惑的看了天一眼,有些淡然的挥了挥手,对天说道:“天,您慢走,来日我必定会率领诸圣去天外天去看您!”

    天一听这话,知道墨霆轩心意已决,必定会率领他人反天,也就是反抗自己!

    于是伸手将一坛美酒放了出来,在墨霆轩疑惑的眼神之下,对陌溪说道:“让本座看看盘古传人选定的天命者究竟如何!”

    陌溪看着天那如沐春风的模样,不禁在心中大骂了声:mmp,但是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只是淡然的看着天,似乎在等着天的下文!

    天看了一眼陌溪,说道:“不知大唐皇帝李陌溪可敢饮下本座的这杯酒?”

    陌溪看着天,心中不禁一阵犹豫,毕竟这是天,但是看着墨霆轩那越来越失望的眼神,陌溪竟然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对天说道:“这天下岂有万寿无疆之人寿,却有泽被万民之功业。今日酒宴,与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大宴,何等相似!二十年来,孤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四海之内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这一杯酒,孤当不当饮?”

    天诧异的看了一眼陌溪,自然是知道这句话乃是当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说的话,于是略带兴趣的看了一眼陌溪,不禁叹了一口气,似乎这个少年真的会让墨霆轩带着灭了自己这个天,但是,天并没有任何动作,只是淡然的看着陌溪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眼中露出了一抹赞叹,然后对墨霆轩拱了拱手,说道:“你的弟子果真不平凡,我天等着你们去天外天找我!”

    说完,天便转身离开了这里,而墨霆轩略带赞赏的对陌溪说道:“方才你喝下的乃是这四海八荒最后一道成圣之基,现在我为你讲道,你要认真听,可曾明白?”

    陌溪一脸醉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师尊,我明白了,你讲吧!”

    墨霆轩也不管陌溪是否是真明白了,直接开口讲道:“自古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极于九。理应有九座大道圣位出世。但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最后只有八座大道圣位应运而出。

    然而大道演化为天道之时,正逢盘古开天辟地。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天道不全。八座大道圣位在演化为八座天道圣位与八道鸿蒙紫气时,受盘古开天影响再次减少一座圣位。但机缘之下大道圣位的演化也被打断,一座大道圣位得以保留。使得将来大道圣位的拥有者,可以补全天道成为大道圣人。”

    说到这里,墨霆轩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一脸醉意的陌溪,说道:“这便是天道圣人的来源,下面我为你讲述为何会产生所谓的天道圣人!”

    说到这里,墨霆轩也不再犹豫,只是看了一眼陌溪,说道:“盘古开天后,七座圣位纷纷遗落洪荒大地。大道圣位被鸿钧老祖所得。鸿钧老祖凭借圣位之间的感应,相继寻得六座天道圣位。

    鸿钧老祖成圣讲道时,一座大道圣位与六座天道圣位正式现世而出。”

    说到这里,墨霆轩声音微微一顿,看着陌溪说道:“陌溪,你为何要成圣?”

    这一声问令陌溪不禁陷入了一阵迷茫,而墨霆轩却是淡然的说道:“后世有个人本应成圣,那人名叫王阳明,我来告诉你他为何成圣!”

    说到这里,墨霆轩也不再犹豫,直接开口讲道:“这要从儒家的经典《大学》说起。《大学》被孔子列为儒家标准教科书,主要包括三个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按照层层递进的关系排序,通过诚意和正心做到修身,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也是儒家的最高追求,怎么才能做到这些呢?

    那就要通过格物致知了,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很多大家都有解释,但是不管怎么解释都让人觉得很迷糊,王阳明就曾经按照朱熹的说法盯着竹子看了三天三夜,最后累晕了,其实,按照现代科学理论来讲,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问题的表象来发现它们的内部规律,王阳明一直在追求的也是格物,龙场这一夜他悟到的也是格物之法:“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句话就是说,圣人的大道,我自己的心里就有,去求助外界是一件错误的事,这是阳明心学的起点,也是王阳明成为圣人的开始。”

    说到这里,墨霆轩特意看了一眼陌溪淡笑道:“你从这里面可曾有感悟?”

    陌溪点了点头,看着墨霆轩说道:“师尊,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却是始终抓不住他,还望师尊明示!”

    墨霆轩深深地看了一眼陌溪,似乎有些感叹的对陌溪说道:“也罢,我就再助你一臂之力,你且听好。”

    说完,墨霆轩再度看了一眼陌溪,而陌溪也是十分配合的点了点头,却是听到墨霆轩说道:“王阳明十分艰难除了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生病的从人,艰苦的生活让他忘记了烦恼,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成圣。从人们病好了之后,王阳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枯坐在山洞里,不吃不喝,不成功便成仁。。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让他成功了,一天夜里,打坐的王阳明突然睁开了眼睛,脑海中有一道光划破了混沌,他悟道了。“致良知”他突破了种种迷雾和枷锁,认识到了只有良知才是人最大的精神力量,只要以心为鉴,凡事不违良知,就能成为圣人。之后,他又完善了自己的学说,提出“知行合一”,不管外部世界如何纷繁复杂,自己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良知”,最大的天理就是“良知”,不用去外部寻找,“心即理“只要遵守”知行合一“人人都能成为圣人。”

    说完,墨霆轩看了一眼陌溪说道:“每个圣人成圣之路不同,我也不希望你会这样成圣,你且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