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月长明 > 第七百三十六章 同步
    “尉迟大人,我已经事先将粮草和后勤物资全部运送到下一个城池了,并且已经命人加固城防了。”程晨说道

    “大人辛苦了,那我就着手开始退兵。不过我还是有一顾虑,若是我们这后撤恐怕会影响军队的士气。”尉迟恭有些犹豫道

    “士气?我相信将军在军中的威信。再说军队现在被秦军压着打,也已经有些疲了,退一下能缓口气。”

    “好”尉迟恭点点头道

    隋军连夜撤退,第二天蒙毅有些发懵的看着被隋军遗弃的工事,根本想不明白隋军使用的是什么套路。不过秦军占有绝对的优势,也不怕隋军玩什么阴招。蒙毅立刻下令全军进攻,秦军此时不战而屈人之兵,士气高涨,行军速度极快,很快便到了下一个地方。

    而蒙恬那边,王兴的粮草已经全部运到。看到王兴已经乖乖地臣服于任远,蒙恬就放下心来开始猛攻隋军。李密本来一直很轻松,现在却是难受到了极点,兵力勉强阻挡秦军的攻势。不过让他着急的是,为什么虞国境内迟迟没有动静。按理来说王兴已经答应反叛秦军,并且有大量的人支持他,反抗起来应该是摧枯拉朽一般的解决战斗才是。但是现在看秦军的动静,完全没有受到后方的牵制。李密想还是再等一天,如果虞地还是没有什么动静,那应该是完全被秦军镇压了,只能依靠自己了。

    蒙恬猛攻一日后,方才让秦军休整。现在隋军和秦军都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但是秦军明显国力强大,能支撑起这场战争。可惜隋国不行,一旦分两线作战,后勤补给人员就要翻上一倍不止。大量的人投入到非战争的行动中,无法继续耕种,对于长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杨志的小算盘是,隋军边打边退,消耗秦军。决战在都城琅琊展开,琅琊城高墙厚,当年面对十一国攻打,也完全不惧。先主以一己之力便挡住了天下的攻击,当时最后是弹尽粮绝才导致皇后跳城。如今杨志已经将周边所有的余粮全部运到琅琊,并且将城中的老弱病残全部迁出,还将周边所有的壮劳力全部迁入。这一来一回,琅琊城池内可动员的力量在二十万,其粮草可以撑整整五年。

    这个作战计划是隋国一直准备的,所以李密是清楚的。他之所以再这边等,主要还是想着虞地可以内乱,拖住秦军。但是现在看来计划已经失败了,不过尉迟恭那边是不知道杨志的打算的,他那线应该也才知道情况,往后退。自己这边应该不会影响到整个布局。

    第二天,蒙恬还是猛攻,打硬仗秦军也是在行的。这一仗打下来,隋军只是艰难防守,李密也看到秦军真正厉害的地方。相比自己印象中的秦军,这支军队现在的强大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准备不足,导致隋军也不敢再继续守下去,待秦军结束一天战斗后,李密决定不再休整,直接撤军至下一道防线。

    两路秦军都顺利攻至第二道防线,并且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但是两条线上的隋军却是不一样,尉迟恭没有遭受到太大的打击,与秦军是旗鼓相当,主动后退,所以将士们的实力还在,并且能精力旺盛。而李密部则是被打退的,将士们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士气极其的低落。李密已经没有大的信心继续支持下去了,但是他必须与尉迟恭保持一样的进度,否则一旦一方先撤回到琅琊,另一方就有可能会遭受到秦军两面夹击而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尉迟恭一开始并不知道作战计划的原因。尉迟恭本身就在外带兵,这次作战李密主张的是在虞地拖住秦军,结果失了先机。所以李密积极对王兴等老将进行了劝说,让其在秦军后方捣乱。这个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结果,提前告知尉迟恭的话,他很有可能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导致整盘计划失败。李密再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就已经通知了程晨,让其劝说尉迟恭先行退兵第二防线,自己则再等一下结果。现在隋军虽然已经同步了,但是自己这方受到的打击却不小,恐怕会比尉迟恭那边还要快的被打回到琅琊。

    想到这,李密赶紧上书,让尉迟恭做好直接退回琅琊的准备。此时的尉迟恭已经与蒙毅展开了第二轮的较量,隋军还是防的游刃有余,继续将秦军挡在门外。但是没过几天,程晨又来了。

    “尉迟大人,大事不好了,李密部现在在失败的边缘。”程晨明显慌乱了,他在来的路上已经听说蒙毅被挡在门外了,照这个情况下去,隋军很有可能把秦军钉死在这里。他当然急了。

    “李密丞相不是说虞国境内有照应吗?他虽然带的兵马不多,但是不应该出问题啊。”尉迟恭惊讶地问道

    “计划是这样的,但是虞国突然没了动静,秦军跟打了鸡血一般猛攻。而且李密丞相可不像你那般了解秦军,在防守上面吃了亏,但是最后主动后退导致士气低下,如今恐怕再撑不住秦军的进攻了。”

    “这样啊,那我这边也无法支援啊,这边蒙毅人数本身就多,一旦放松了,恐怕隋国亡矣。”

    “将军有所不知,陛下的计划本身就是让你和李密耗秦军,边打边退的,最后在都城琅琊决战。没有告诉你的原因就是你肯定能挡住秦军,但是李密恐怕不能。这个计划的核心便是两路共进退,所以你得迁就着李密,李密退的速度有多快,你就得退多快。”。

    “啊,这是谁出的主意,哪有这么用兵的。这样退回到琅琊的军队还能打仗吗?本身我们有实力可以硬抗,结果一路溃败,士气都到了谷底,还打什么?”

    “这是陛下的用意,我们正面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都不是秦军的对手,必须造成我们不行的假象,将齐国拖下水。所以最后决战的战场只能在琅琊。”